万杰高科(寻找清华大学经济金融系的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的教材详情)

admin 阅读:440 2024-01-26 12:07:46 评论:0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目标: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西方经济家通常以失业率来衡量充分就业

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

失业分类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失业与空位并存。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失业的影响

失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带来了莫大痛苦。

失业使社会损失本来应当可以得到的产出量。

奥肯法则: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关系。认为,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下降1%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第二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水平的稳定。

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GDP折算指数。

第三个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第四个目标:国际收支平衡

要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政府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如果财政当局与货币当局的政策手段和目标发生冲突。就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果,甚至可能偏离政策目标更远。其次。政府在制定目标时,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应该综合考虑,否则会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副作用。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含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

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的收入。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分为三类: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累进税,累退税和比例税

发行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中央政府的债务称国债。

政府借债有短期债、中期债和长期债

短期债: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利率较低,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和1年。

中长期债: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1年以上5年以下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为长期债券。

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对经济的调节:自动调节和主动调节

自动调节: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

主动调节:政府有意识地进行相机抉择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起征点,税率等级

衰退时,抑制衰退;繁荣时,抑制通胀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主要指转移支付,有发放标准

衰退时,抑制衰退;繁荣时,抑制通胀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平抑农产品价格

衰退时,收购;繁荣时,抛售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30年代初罗斯福新政到60年代初肯尼迪:运用了这套财政政策。

60年代后期出现滞胀,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表现出了局限性:

(1)时滞:

(2)不确定性:

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

政策作用中的变化不确定

(3)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

(4)挤出效应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就会造成预算赤字。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会产生预算盈余。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

主张:

存在通货紧缩缺口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实现充分就业。盈余减少,甚至出现赤字,或更大的赤字。

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实现物价稳定。赤字减少,甚至出现盈余,或更大的盈余。

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它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

财政预算平衡思想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会使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所谓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问题的提出:

功能财政: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盈余或增加预算赤字;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盈余或减少赤字。

错觉:

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

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收入减少,税收自动减少,转移支付自动增加,会引起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在经济高涨时,收入增加,税收自动增加,转移支付自动减少,会引起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

这两种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与财政政策本身无关。

不能简单把盈余或赤字的变动当作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的标准。

盈余或赤字的变动:

(1)财政政策变动引起:扩张性政策增加赤字,减少盈余;紧缩性政策增加盈余,减少赤字。

(2)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经济衰退,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经济繁荣,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1956年提出了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作为衡量财政政策扩张还是紧缩的标准。

所谓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ty*-G-TR

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

BS*-BS=t(y*-y)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作用:

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就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依据。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就是紧缩的,反之,则政策是扩张的。

第二,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五、赤字与公债

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从理论上说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相机抉择”,但事实上多数是搞扩张性财政,结果是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财政赤字是预算开支超过收入的结果。

弥补赤字的途径: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政府借债又可分两类:

一类是向中央银行借债,这实际上就是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者说增加高能货币,这可称为货币筹资,其结果是通货膨胀,因而它本质上是用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弥补赤字常常用这种方式,但发达国家较少采用这种方式。

另一类借债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和外国举债,这可称为债务筹资。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胀,但会引起利率上升,从而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货币供给。也会引起通胀。

公债可以为预算赤字融资,但会造成巨大的利息负担:

美国:利息支出/GDP的比重60年代为1.3%;90年代为3.5%。

1992年底政府债务总量达4万亿美元,平均每人1.6万美元。

债务—收入比率=一国债务/GDP

债务—收入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公债的实际利率、实际GDP的增长率和非利息预算盈余。

非利息预算盈余不变时,公债利率越高,产出增长率越低,债务—收入比率上升。

非利息预算有盈余,实际利率有所下降,GDP不断增长,债务—收入比率下降。

西方经济学家对公债的看法:

(1)内债和外债都是政府加在公民身上的一种负担。

还会造成下代负担。

(2)外债对一国公民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内债不构成负担。

长期中,政府会用发新债的办法还旧债;即使用征税办法来偿还公债,也只是财富再分配,对于国家来说,并未有财富损失;发行公债促使资本形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加后代的财富和消费。

西方经济学家对公债的看法:

(1)内债和外债都是政府加在公民身上的一种负担。

还会造成下代负担。

(2)外债对一国公民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内债不构成负担。

长期中,政府会用发新债的办法还旧债;即使用征税办法来偿还公债,也只是财富再分配,对于国家来说,并未有财富损失;发行公债促使资本形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加后代的财富和消费。

六、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

根据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税收分为中央税(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税)、地方税(财产税、公共设施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财产税)三种。

支出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调节,主要依靠税收返还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形式进行。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金融机构:金融媒介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之所以称为商业银行,是因为早先向银行借款的人都经营商业,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资产业务主要包括放款和投资两类业务。放款业务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包括票据贴现、抵押贷款等。投资业务就是购买有价证券以取得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是指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

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办法)。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作为国家的银行:

第一,它代理国库,一方面根据国库委托代收各种税款和公债价款等收入作为国库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代理国库拨付各项经费,代办各种付款与转账;

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既用贴现短期国库券等形式为政府提供短期资金,也用帮助政府发行公债或直接购买公债方式为政府提供长期资金;

第三,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

第四,执行货币政策;

第五,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所谓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

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存款总和(用D表示)同这笔原始存款(用R表示)及法定准备率(用rd表示)之间的关系为:D=1/rd

1/rd为货币创造乘数,大小和法定准备率有关,准备率越大,乘数越小。

货币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是有条件的。

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贷放出去。

如果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厂商不愿意借款,或银行不愿意贷款,会形成超额准备金(ER)。超额准备率(re)

实际准备率=rd +re

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如果存在现金漏出,也不能派生存款

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rc)

第三,基础货币:为存款扩张或货币创造提供基础的货币。

H=Cu+Rd+Re;M=Cu+D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

这是美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统称为贴现。

贴现的目的:为了协助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对存款备有足够的准备金。

贴现增加,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

贴现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美国不经常使用它来控制货币供给。

而且具有局限性。

再贴现率政策不是一个具有主动性的政策。

2.公开市场业务

这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当联储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证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如果联储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证券,则会开出支票,证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联储系统作为自己在联储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如果联储直接从各银行买进证券。则可直接按证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联储系统中的准备金存款。当联储售出政府证券时,情况则相反,准备金的变动就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1)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规模买卖证券。

(2)操作灵活,便于灵活地进行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

(3)如果出现错误时,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4)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

3.变动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准备金。

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 。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出售政府债券,再贴现率提高;

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

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四、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

第一种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的成本从而改变了投资的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较低的利率会使人们把他们的财产转移到股票上,于是股票价格会上升,根据托宾的“q理论”,当股票价格更高时,企业就会进行更多的投资。

第二种理论,认为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较低利率所带来的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会使人们感觉更富有了,于是他们会消费得更多,从而使总需求增加了。

第三种理论认为,政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如购买债券,银行存款增加,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金贷给企业(利率下降)或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升),这些都会使企业投资增加。

第四种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还可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需求发生作用,尤其在实行浮动汇率情况下,当银行收紧银根,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本币升值,净出口下降,从而总需求水平下降。

如果是固定汇率制,会使要达到的货币政策目标受到影响。

第五种理论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银行发放更多或更少的贷款,或者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

供给管理政策

1、收入政策:

2、人力政策:

3、指数化政策:

4、经济增长政策: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一、股票和债券:

二者都是证券,都是投资工具。

广义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

狭义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

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债券是一种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债权与债务关系的凭证,投资人有权到期按照约定收回本金和利息,但无权参与经营管理。

股票是一种投资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凭证。投资者是公司股东,有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也承担有限责任,不能退股,但可转让。

(2)财务处理不同:

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负债,支付的债息作为成本支出。

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资产,股息红利都属利润分配。

(3)收益风险不同:

债券收益率事先确定,较稳定。

股票收益由公司经营状况和其他一些因素决定,收益不确定,风险高。

债券分为长期、中期、短期。

股票分为普通股、优先股

普通股:是指股东不加以特别限制、享有平等权利、并随着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大小而取得相应收益的股票。

特点:发行量最大;标准股票;风险最大。

优先股: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票。

二、证券的发行与流通

1、发行市场:

发行股票的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债券的可能是企业和政府。

证券认购:个人,机构

证券发行方式:公募——上网发行;私募——向特定投资者发行。

发行要:条件、审批、程序。

发行价格:平价、溢价、折价。

2、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三、证券的交易与价格

1、证券交易的程序:

(1)开户:证券账户;资金账户

(2)委托:投资者告知券商交易证券的信息,券商代为进场申报,参加竞价成交。递单委托、自助委托、电话委托、网上委托。

(3)成交:指买卖双方的价位与数量合适,达成交易的过程。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4)清算与交割:买卖双方结清价款的过程。

(5)过户:变更证券所有者的手续。

2、证券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2)信用交易

(3)期货交易;(4)期权交易

3、证券交易的价格:

股票价格:难以捉摸。

股价指数:衡量股票市场价格总水平及其变动的相对指标。是一种加权平均数

世界上主要:道琼斯指数(1884);标准普尔指数(1957);纽约指数(1966);金融时报指数(1935);日经指数(1950);恒生指数(1969)。

我国:

1、上证指数

(1)30指数:1996年7月1日;

青岛海尔、春兰股份、四川长虹、上海石化、湖北兴化、华北制药、通化东宝、伊利股份、上海汽车、邯郸钢铁、齐鲁石化、江南重工、沱牌曲酒、东方通信、鲁北化工; 第一百货; 陆家嘴; 申能股份、原水股份、葛洲坝、

上海机场、广州控股、东方航空;爱建股份、东方集团、梅雁股份、东大阿派、清华同方、苏州高新、五矿发展。

(2)180指数:2002年7月1日;

浦发银行、乐凯胶片、五洲交通、青岛海尔、邯郸钢铁青旅控股、昌河股份、工大高新、齐鲁石化、航天机电宁沪高速、北亚集团、东北高速、益 鑫 泰 、太太药业天 津 港 、武钢股份、中体产业、金地集团、东软股份 东风汽车、天坛生物、北京巴士、沧州化工、中国国贸宁夏恒力、盘江股份、西单商场、首创股份、武汉控股抚顺特钢、鲁北化工、上海机场、上海建工、烽火通信巴士股份、钢联股份、上海贝岭、中化国际、华银电力华能国际、雅 戈 尔 、上海能源、江苏索普、民生银行九发股份、贵州茅台、浦东不锈、上港集箱、云大科技中铁二局、综艺股份 、宝钢股份、生益科技、深 高 速东方通信、中国石化、莲花味精、茉 织 华 、友好集团福建高速、兖州煤业、安阳钢铁、全兴股份、歌华有线锦 州 港 、用友软件、鲁银投资、浙江广厦、中牧股份青岛啤酒、国电电力、龙腾科技、复星实业、广电电子宁波海运、海信电器、大唐电信、复旦复华、悦达投资双鹤药业、山东铝业、申达股份、马钢股份、南京高科

安彩高科、龙头股份、东方集团、葛 洲 坝 、紫江企业(90)

第一百货、华北制药、凤凰光学、秦岭水泥、华联商厦、隧道股份、上海梅林、海南航空、大众科创、津 劝 业、青鸟华光、万杰高科、广电信息、东方明珠、同 仁 堂、广汇股份、新 黄 浦 、上菱电器、多佳股份、首旅股份、浦东金桥、四川长虹、中视传媒、路桥建设、联通国脉、上海医药 、云 天 化 、北京城建、中远发展、海欣股份、广州控股、海正药业、申能股份、春兰股份、清华同方、外运发展、爱建股份、首创科技、莱钢股份、南钢股份、原水股份、北京城乡、青山纸业、大恒科技、飞乐音响、内蒙华电、上海汽车、星新材料、爱使股份、星湖科技、亚盛集团、酒钢宏兴、飞乐股份、梅雁股份、稀土高科、烟台万华、青鸟天桥、仪征化纤、东方航空、中农资源、强生控股、中炬高新、郑州煤电、上海家化、陆 家 嘴、创业环保、宏图高科、亚星化学、哈药集团、亚泰集团、兰花科创、天房发展、沪昌特钢、伊利股份、杭钢股份、天通股份、尖峰集团、长春长铃、金健米业、广州药业、中华企业、广钢股份、太极集团、长江通信、浙江中汇、

张江高科、东湖高新、江西铜业、上海石化、中海海盛(90)

四、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

1、证券投资收益:

(1)债券利息、股息、红利

(2)资本利得即买卖差价。

2、证券投资风险: (1)系统风险:

A.市场风险:牛市、熊市、盘整

B.利率风险: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C.通胀风险:通货膨胀发生。

(2)非系统风险:A.行业风险;B.企业经营风险;C.违约风险。

投资者降低风险:

(1)合理选择投资对象,科学分析;

(2)及时对政治、经济形势作综合分析与估计,抓住投资机会;

(3)迅速掌握证券市场信息、微观经济信息、交易信息;

(4)懂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会看走势图。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一、20世纪30年代

1、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革命开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理论得到认可。

2、新古典综合派形成:凯恩斯的经济学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相结合。使凯恩斯经济学得到了发展与补充:P627

二、20世纪50年代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和主张为西方所重视。

三、20世纪70年代

滞胀出现,新古典综合派的地位动摇。

因此受到其他学派的攻击:

(1)货币主义学派: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2)供给学派:主张降低税率刺激供给。但方案执行却加重了滞胀,很快被放弃。

(3)理性预期学派: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与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

四、20世纪8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形成,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吸纳了各学派的精华和观点,引进了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户效用最大化的假设,吸纳了理性预期假设。

淄博上市公司

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四砂股份有限公司

4.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

5.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6.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7.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9.山东淄博华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10.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db:tag]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发表评论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