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练习题(《孙权劝学》的对比文言文阅读)

admin 阅读:459 2024-03-22 14:54:20 评论:0

1. 孙权劝学的比较阅读

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吕蒙和傅永的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我学过的,呵呵!

2.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 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 及: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

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①走:路 ②尝:曾经 ③乃:才 ④及:到,等到

2.①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3.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

4.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

先看孙权。

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

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 与孙权劝学相似的文言文

《炳烛抄之明》出自汉·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师旷知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道‘善!’”

本文说的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与孙权劝学相似

翻译见/view/2354793?fr=ala0_1

孙权劝学 教案

 想知道孙权是怎样劝学的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孙权劝学》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 _》。此书是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字注音。

 卿( ) 涉猎( )孰( ) 遂( )邪( )

 三、.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

 ③但当涉猎( ) ④蒙乃始就学()

 ⑤即更刮目相待( ) ⑥当涂掌事( )

 ⑦见往事耳( ) ⑧治经为博士()

 ⑨但当涉猎( ) (10)今者才略(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 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⑤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⑦卿言多务,孰若孤。

 七、.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它们的意思:

 八、课文理解:

 1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 ,但起初吕蒙以 为理由加以推辞(用原文填空)

 2、孙权希望吕蒙怎样读书?他自己对于读书又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3文中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日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句话包含着哪

 几层意思?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6.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给你什么启示?

 九、写出两句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或格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文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重点)

 3.反复朗读课文,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难点)

 学法指导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

 孙权:

 吕蒙:

 鲁肃: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一、把课文读通,读准字音。(给下列的词语注音)

 卿()涉猎()邪()孰()更()遂()

 二、试画出课文的停顿。

 三、解释下列词语。

 卿:

 当涂:辞:

 博士:(今义:)

 乃:涉猎:

 治经:见:

 往事:(今义:)

 非复:更:

 刮目相待:

 见事:及:

 遂:才略:

 四、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卿言多务,孰若孤

 9.蒙辞以军中多务

 10.蒙乃始就学

 五、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1.学生分别找出孙权、吕蒙、鲁肃说的话,小组内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想一想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人物说话内容语气(神态性格特征

 孙权

 吕蒙

 鲁肃

 2.学习本篇文章后,文中的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背诵课文,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启示。(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七、课后作业

 当方仲永遇上吕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朗读要求: 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 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

 b、注意详略的分配

 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

 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

 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 理清思路

 (一)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

 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

 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 坚定有力 不急不恼 推心置腹 现身说法 循循善诱

  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鲁肃 大惊 吕蒙 自信 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四、分小组讨论问题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 .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讨论后明确

 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

  五、寻找知识点

 一、语气词的运用

 二、成语集锦

 三、古今异义

 四、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孙权劝学 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孙权劝学 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一议论一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⑧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题.

 2.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3.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一就

 (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

 (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

 (自得、自豪)

孙权劝学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

  学类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板书,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小黑板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板书显示三句话)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5、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扩展训练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当堂交流评点。

  七、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八、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辞学——就学

 论议轻松调侃

 鲁肃:大惊——结友

 教学建议:利用复述和分角色朗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理解课文。

 教学反思:

标签:[db:tag]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发表评论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