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南方周末的地位怎样)
南方周末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陋,敢于说真话,不像大多数的报纸只会阿谀奉承党和政府,是一份有良知的报纸,所以影响广泛。个人建议可以好好看看。
《南方周末》从创刊至2004年已发行超过1000期。据称曾是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周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30万份。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报纸的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
每周四出版。
为什么很多精英对《南方周末》这份报纸颇多非议?
从《南方周末》创刊开始,就不断地影响着中国大陆的其他媒体。主要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周末报”模式
市场发行运作模式
媒体舆论监督
记者写作手法 199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大陆的媒体舆论监督的逐渐活跃,很多媒体都开设了舆论监督类的栏目。《南方周末》较早地开设了专门版面用于舆论监督。此后《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成为报纸主打内容之一。人们一般认为快速、客观、关注社会底层是《南方周末》舆论监督内容的主要特色。
由于中国大陆的新闻监管较为严格,媒体舆论监督的稿件有时会被主管部门勒令停止刊发。《南方周末》的一些舆论监督类稿件也曾被勒令停止刊发或刊发后遭到批评,有时当事人(记者、责任编辑)也会遭到批评,有的较为严重的会被辞退。所以人们认为《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力度可能存在着弱化的趋势。而这又造成它逐渐丧失了一部分读者。 2005年《南方周末》集体辞职事件
据称《南方周末》一些编辑和记者对于薪酬和新任主编的作风等问题产生不满,与报社发生冲突,最后导致集体辞职。涉及的编辑记者中有一部分为《南方周末》的资深成员。据称,此前也有过几次报社成员的辞职事件,但都规模较小。此事件最早于(2002年)通过西祠胡同“记者的家”发布,许多具体细节外部无法得知。在随后几年中,此事被多次重新在各个网上论坛转载。由于原文中并无标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因此被转载时,大多被当作当时发生的新闻。
2005年9月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法律事务部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称这是一起“被人有目的地在互联网上广为散布”的虚假消息,对事情辟谣。声明中称这一消息最早出现在三年前,并披露了消息中提到人员的去向。并称将保留对侵权行为的一切法律权利。声明中对于其他一些消息作出澄清。 随着《南方周末》面向全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在一些城市建立记者站,报道范围扩大到广东省以外,并且在一些城市同步印刷,《南方周末》逐渐有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一些报道能够引起全国的关注。其中封面报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
1999年1月29日 牟其中其人其骗
2000年1月7日 克拉玛依——浴火重生的面孔
2000年5月26日 我们的粮食 我们的未来(旱灾特刊)
2001年2月22日 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
2001年4月19日 张君案检讨
2001年8月16日 苏共亡党十年祭
2001年11月29日 千里追踪希望工程假信 2003年4月25日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200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2009年11月19日 奥巴马独家专访
2010年031期 《甘肃舟曲泥石流防治因缺钱未完工 森林砍伐过度》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南方周末最为鼎盛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的南方周末在敢言和能言这两方面都不及当时。
原《南方周末》记者陈菊红说:“那些金子一样的日子,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当年的《南方周末》可以说引领了一代中国新闻人的新闻理想,被称为“最有良心”的周报。《南方周末》当时的口号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新闻梦在姹然一现之时,中国传媒人恍若隔世,孩子气十足。过犹在目的1999年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至今仍然有着令人吃惊的打动心灵的力量。
而现在的南周,已经不复当年盛事,作为骨血的主要编辑记者也纷纷出走。05年,南周有一次较大规模的记者出走,《南方周末》城市版主编陈菊红,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主编曹西洪已经递交辞职报告,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明确离职意向。
而更多的人说的是——南周堕落了。
现在的南周,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比较两个口号可以明显发现定位的不同。原本南周的煽情和人文主义结合的很好,而现在的南周煽情的成分更高。
所谓西式的报道风格,并不应该成为批评的理由,新华体的僵化是成为共识的,既然公认华尔街日报体好看,那么为什么不学习?无非是把新闻做得好看一点的一种方式。我想类似的批评根本在于南周所摆出的精英姿态,一副启迪民智的样子。但是新闻媒体应不应该担任引导者和教育家的职责,并没有定论。虽然我反感媒体以教育家自居,越俎代庖,但是以媒体的影响力,如果能客观起到积极作用未尝不是好事。
南方周末始终是中国最好的报纸,集中代表了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理想。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最有勇气接近真相的媒体中总有南方周末的身影。这一点毋庸置疑。非议是希望它更好,甚至希望回复十年多前的辉煌,不必困惑。像南周这样的媒体,注定要与体制内的种种斗智斗勇,同时经历市场的风浪,这是艰难的营生,不能要求它永远保持最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