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撑不住”的小鹏汽车(还有翻盘的希望吗?)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车企也一样,有辉煌,便有落寞。
如果给小鹏汽车定义一个高光时刻,必然指向2021年。小鹏汽车在那一年交付了将近10万台新车,增幅达275%,两个数据都超过蔚来和理想,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之首。
但自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小鹏的销量增长步伐却突然放缓,由7月的11524辆下降至9578辆。随后9月的排行中,小鹏又以8468辆的销量排名第五,跌出常年前三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被寄予厚望的小鹏G9并未能成为其逆势的关键。到了10月,小鹏汽车交付量更只剩5101辆,同比大幅减少49.7%。与之截然不同的是,蔚来和理想两个老对手,同月的交付纷纷破万。
伴随销量一块陷入 “至暗时刻”的,还有小鹏汽车的股价。小鹏汽车的股价由近一年最高点197港元,跌到了截止目前的45.7港元,跌幅高达77%。
截至目前,小鹏汽车的总市值为786亿港元,比去年最高点的市值缩水近3000亿,相当于跌掉了1.5个比亚迪,或2.5个吉利汽车。这种突然的,罕见的暴击,让何小鹏成为继李斌之后,2022年“最惨的人”。
销量、业绩双双承压的小鹏汽车,必然遇到了一些麻烦,首当其冲的就是自身的定位问题。
有关注过小鹏汽车,尤其新势力玩家的,普遍知晓它家的智能体验是主打的核心卖点。但是,智能化是当下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大力推进的概念,当下各大车的自动驾驶能力与小鹏汽车客观说差距并不大,大家无非都是L2,L2.5 这个水平。
而且,如果大家有观察过最近几年身边选购新能车的朋友的心态,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开始很多人可能是为了尝鲜,被“颠覆式”的智能化所吸引。但当这两年大家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拉不开差距,再加上消费者对于这些技术的体验和认知也更成熟了,了解了所谓这些智能驾驶相关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摆设,噱头,除了偶尔在高速路情况下体验一下,其他情况下,大家都不敢用,也不会去用。
于是,大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普遍的认知,不再单纯愿意为没有革命性转变的技术买单了,这是小鹏开拓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主打服务的蔚来,以及主打奶爸车的理想汽车,他们的“车设”,反而逐渐沉淀了下来。
其次,是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和节奏有点问题。
在小鹏P5正式发布前,每当有人问我有什么纯电动汽车可以买时,小鹏都会是我的推荐之一。当时的小鹏P7一出场,瞬间让我觉得这是国内最像特斯拉的品牌,超高原创度的设计,领先行业的续航,以及当时起点还是比其他车企高一些的智能化。就产品论,那时的小鹏真是比其他新能源车企更有魅力的。
但在此之后,小鹏却没有乘胜追击,继续向上攀爬,紧接着推出的反而是一款所谓的主流家轿——小鹏P5。而紧凑级纯电轿车市场本身就冷门,需要莫大勇气打开市场格局。同时,这类车型往往需要与家用需求深度绑定,结果小鹏却在P5身上做试验,将其打造成了市场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既想打开廉价市场走量,又想要在其身上树立高级智能驾驶标签,在这种矛盾的产品规划下,不出乎任何意料的是,小鹏P5的销量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