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崩漏(月经崩漏怎么治疗)

admin 阅读:255 2024-02-17 14:39:42 评论:0

病情分析: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妇科检查,积极治疗。如 输液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也可采用中医疗法标本兼治 。不要耽搁时间,不然会有休克的危险性。平时注意身体保健。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劳逸结合,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这对功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崩漏怎么治疗

概述崩漏是指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相当于西医的“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最常见的月经疾病之一。本病系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由于诊查无器质性病变,认为是功能性失调而得名。

崩与漏在症状及程度上有所不同。崩出血量多,来势急,病情重;漏则出血量少,淋漓不断,来势较缓,病情较轻,但二者在发病过程中可相互转化。因此,崩与漏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故临床统称为之崩漏。

关于本病病机,《素问·阴阳别论》谓:“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概括其病机为损伤冲任,《血证论》则云“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则名曰血崩,……古为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统血,是以崩溃,故曰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提出崩漏论治当需重脾的见解。《丹溪心法附余》将治法归纳总结为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大法。

治疗1.血热证(1)虚热证症状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急,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结燥,苔薄黄,脉细数。方一保阴煎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生地15克,熟地12克,芍药12克,山药12克,续断12克,黄芩15克,黄柏12克。

功效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生地养阴凉血止血,熟地滋肾水益真阴,白芍配地黄养血敛阴,山药益肾固精,续断补肝肾固冲止血,黄柏制相火,退虚热,黄芩清热泻火止血,生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可加生脉散益气滋阴敛血,阿胶养血止血;若血久不止,气血亏损,证见面色苍白,气短倦卧,心悸头昏,血色淡而质清者,为气血俱虚之象,方中加黄芪、枸杞、首乌。方二上下相资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9克,沙参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9克,五味子9克,熟地12克,枣皮12克,车前子9克,牛膝9克。

功效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此方以熟地、枣皮补肾为君,元参滋水清热,佐以沙参、麦冬、玉竹滋阴润肺,使母子相资、上下相润。精生而液亦生,虚火除而血气宁。更有人参补气摄血,五味子宁心敛血,车前子引诸阴药,使滋而不腻,牛膝行血,宜去之。全方共具“资血之源,安血之室”的功效。

按语若出血似崩者,加仙鹤草、乌贼骨以增强止血之效。淋漓不断者,加蒲黄,三七以化瘀止血,以其久漏必瘀之故。若证见心烦少寐者,为心阴不足,加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养心安神。证见眩晕、轰热、易怒,为阴虚肝旺,可加龟板、龙骨育阴潜阳,白芍柔肝养血。

(2)实热证症状经血非时忽然大下,或淋漓忽又增多。血色深红或鲜红。质或稠,或有血块;口渴烦热,有发烧,或有小腹少腹疼痛,小便黄或大便干结,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方一清热固经汤来源《简明中医妇科学》组成生黄芩12克,焦栀子9克,大生地12克,地骨皮12克,地榆12克,阿胶(烊化)11克,生藕节15克,陈棕炭12克,炙龟板9克,牡蛎9克,粉生甘草6克。

功效泻热凉血,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生黄芩、栀子泻火清热止血;地榆、藕节清热止血;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阿胶养血止血;龟板、牡蛎育阴敛血;陈棕炭收涩止血;加沙参益气滋阴。全方泻热于滋阴之中,体现了实热崩漏的功效特点。

按语全方诸药各司其职,集清热、泻火、凉血、育阴、祛瘀、胶固、炭涩、镇潜、补任、固冲多种止血法于一方之中,能收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功。方二滋水清肝饮来源《医宗已任篇》组成柴胡12克,当归9克,白芍12克,山栀9克,枣皮12克,茯苓12克,淮药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生地12克,大枣3个。

功效清肝泻火,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用于本证以方中寓六味地黄丸滋水以泻火;柴胡疏肝解热;栀子清热止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大枣补脾固气;当归性偏温而行血,出血期间不宜用。加仙鹤草清热止血,益母草化瘀止血。

按语全方滋水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经郁热而致的实热崩漏证。

2.肾虚证(1)肾阳虚证症状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方一右归丸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制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枸杞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12克,当归6克,杜仲12克。

功效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证选此方以制附子温补命门之火以强壮肾气,杜仲、菟丝子温补肾阳,鹿角胶温肾气、养精血、固冲任,熟地、山萸肉、枸杞补养精血,山药补脾固气。

按语临床可加黄芪补气摄血、覆盆子、赤石脂固肾涩血。肉桂宣通血脉,当归辛温行血,出血期宜去之。方二通脉大生丸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杜仲12克,续断12克,菟丝子12克,艾叶15克,肉苁蓉12克,紫河车3克,鹿角霜9克,枸杞12克,炙首乌30克,当归6克,砂仁9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台乌6克,车前子12克。

功效温肾调经,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用于肾虚崩漏以方中杜仲、续断、菟丝子、艾叶、肉苁蓉、紫河车、鹿角霜温补气,调固冲任;枸杞、首乌、当归养血益肝;砂仁、茯苓、山药调补脾胃;台乌温气理血;车前子、引诸药下行。

按语本方重在温补肾阳,兼顾肝脾,使肾中阳气得充,精血得养,冲任得固而经水自调。

(2)肾阴虚证症状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方一左归丸合二至丸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熟地12克,山药12克,枸杞12克,山茱萸12克,川牛膝6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6克,龟胶6克。

功效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熟地滋阴养血,龟胶益阴潜阳敛血,杞子、山萸、菟丝、山药补肝肾益冲任,鹿角胶温养精血。川牛膝引血下行,故不用。合二至丸滋养肝肾,全方有滋水益阴,止血调经之功。

按语若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或阴虚火旺,烦躁失眠,心悸,可加生脉散,加强益气养阴,宁心止血之功。方二补肾调经汤来源《新中医》组成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枸杞20克,黄精15克,桑寄生12克,鹿角霜12克,金樱子9克,菟丝子12克,续断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甘草9克。

功效滋肾养血,固冲摄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熟地、制首乌、枸杞、黄精、桑寄生、鹿角霜滋肝肾、养精血、益冲任;金樱子、菟丝子,续断补肾气、固冲任;党参、白术、甘草补气摄血固冲。

按语若肝阴失养,症见咽干、眩晕者,加夏枯草、生牡蛎、元参;若心阴不足,症见心烦、眠差者,加五味子、夜交藤。

3.脾虚证症状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方一固本止崩汤来源《傅青主女科》组成人参9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熟地12克,当归6克,黑姜6克。

功效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黄芪补气培元,固冲摄血;熟地滋阴养血;黑姜温中止血;当归药性温行,故暂不用。加升麻以升提气机;山药、大枣补中益气;乌贼骨涩血固冲。

按语全方气血两补,使气壮固本以摄血,血生配气以涵阳。气充而血沛,阳生而阴长,冲脉得固,血崩自止。气虚运血无力易于停留成瘀,常加田七、益母草或失笑散化瘀止血。方二济生归脾汤来源《济生方》组成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芪18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24克,木香12克,炙甘草9克,生姜6克,大枣3个。

功效补脾益气,补气摄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固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脾;茯神、枣仁养心安神,宁血;木香宣畅三焦,调气健脾。

按语该方重在固气生血,归脾统之,则经调如期。

4.血瘀证症状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尽,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方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熟地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芍药9克,蒲黄9克,(冲服)五灵脂9克,三七粉5克,(冲)、茜草炭12克,乌贼骨20克。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四物养血和血调经,失笑散活血化瘀止血,三七粉、茜草炭化瘀止血,乌贼骨涩血而不滞瘀。共奏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之效。

按语若兼气滞者,症见胁腹胀甚,上方加炒川楝子、香附;久漏不净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崩下不止,去当归、川芎,加党参、仙鹤草、益母草;瘀而化热,症见口干苦,血色红而量多,苔薄者,加仙鹤草、地榆、茜草、夏枯草。方二红花桃仁煎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组成红花12克,桃仁12克,熟地12克,当归6克,川芎9克,白芍12克,丹参12克,延胡12克,香附9克,青皮12克。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寓有桃红四物加丹参以活血祛瘀、养血调冲;香附、青皮调气开郁;延胡止痛化瘀;用于肝郁血瘀证尚宜。

按语气血虚而兼瘀滞证者,宜调补气血,化瘀生新,用八珍汤加益母草、鸡血藤、香附。

崩漏(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1)止血

①孕酮类药物:黄体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宫黄体酮8—16mg/日、妇宁片4-8mg/日或妇康片2.5-5.Omg/日,共5天,口服。对闭经较久,内膜较厚者,同时并用丙酸睾丸酮,年轻者25mg/日,年长者50mg/日,肌注3-5天。适用于血色素大于6克及更年期功血患者。

②雌激素制剂:己烯雌酚2mg,每6-8小时1次,血止后3天递减1/3量,维持量O.5mg/日,至血止后20天。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时肌注1次,递减法同上,血止后改用口服己烯雌酚。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其他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2)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一般用口服避孕药,服法同避孕,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疗:下次出血前1—2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摩片等。用于更年期功血,连用3个周期。

(3)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5mg,共3天。

(4)诱导闭经: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内膜,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5)子宫切除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中医治疗

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2)虚证

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2)皮内针法 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刺人,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3)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4)穴位注射法 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标签:[db:tag]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发表评论
搜索
最近发表